陈凯先院士:抓住“从基因到药物”新机遇

最后我们对这次大会表示赞扬,特别是对这次会议的组织方表示感谢,对各位的参与者贡献表示感谢,谢谢。

我们这次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呢?在这里,为了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全球解决办法,我们想说明五点事实。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未来也可以记住我们,为我们,为地球而努力,未来会记住我们。

陈凯先院士:抓住“从基因到药物”新机遇

这必须要提出全球排放的合理峰值,以及全球减排也要有一个时间表,同时考虑发展活动的类型和质量带来的影响。所以非常明显,并没有对这个全球问题的形成有什么帮助的这些国家的话,确实受到的破坏和影响是最为严重的。现在我们也希望能够有类似的发展措施,我们希望缓解贫困,确保人类的生存,这些重任都在我们的肩上。我也相信,本次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能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发展进程做出非常积极的贡献。双方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保守的估计损失是在8亿美元,这已经是格林纳达GDP的两倍了。这种期待让我坚信这次对话不仅承认了所有国家的发展权利,而且这种乐观也是来自于我们所有人的信念,所有国家都有发展权,同时这种发展必须要考虑到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的背景和条件之下。鼓励低成本高性能催化剂原料、新型催化剂和失效催化剂的再生与安全处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争取在这些技术的研发上给予政策的倾斜,必要的时候也可提供一些资金的支持。对于烟气脱硝技术,技术政策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机组,提出了脱硝的建议方案以及烟气脱硝还原剂选择应注意的原则和脱硝二次污染控制要求。电厂日常运行数据的保存。氮氧化物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也是形成区域细粒子污染和灰霾的重要原因,从而使我国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大气能见度日趋下降,灰霾天数不断增加。

运行管理要求:包括要将烟气脱硝设施与发电主设备纳入同步管理,并设置专人维护管理。由于目前我国火电厂的氮氧化物防治工作才刚刚起步,没有统一划定重点控制区域。

陈凯先院士:抓住“从基因到药物”新机遇

问:环境保护部将采取那些措施推进和落实这项技术政策?答:(1)加强宣传。制订此技术政策是综合考虑了我国当前氮氧化物排放现状及改善环境质量要求、国内外脱硝技术发展情况,以及产业供给能力,并进行了充分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提出技术政策的主要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对于在役的机组应进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问:《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是在什么背景下颁布的?这一技术政策对于削减氮氧化物污染将发挥怎样的作用?答:现阶段出台这项技术政策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从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需要对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进行控制。

控制氮氧化物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人们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着强烈期待。(2)本技术政策发布后,出台关于本技术政策的解读文本,便于电厂更好的执行。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的《中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方案研究报告》的统计分析,2007年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总量已增至840万吨,比2003年的597.3万吨增加了近40.6%,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5%~40%。问:技术政策的颁布对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及监管工作有什么新的要求?各地环保部门将如何监督管理?监管工作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加强?答:本技术政策的最后两章分别对氮氧化物控制的主体——电厂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相关要求。

科研结果显示,氮氧化物除了作为一次污染物伤害人体健康外,还会产生多种二次污染。二是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巨大,迫切需要控制。

陈凯先院士:抓住“从基因到药物”新机遇

但是,大气污染重点区域的划定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为了保证两者相衔接,所以本技术政策中采用了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的说法。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机组的要求是:新建、改建、扩建的燃煤电厂,应选用装配有高效低氮燃烧技术和装置的发电锅炉。

由于本技术政策是推荐性文件,强调引导性,所以在执行此技术政策的过程中,特别是烟气脱硝技术和还原剂的比选时,电厂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煤制宜和因炉制宜。技术政策不同于标准,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强制性的技术法规,而技术政策突出技术导向性,起到对控制氮氧化物技术的方向引导作用。对于具体的对多大机组提出脱硝要求,都是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做出的选择。2007年我国单位发电量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为3.1克/千瓦时,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比较,高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1999年的单位发电量排放水平。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硝技术、脱硫脱硝协同控制技术以及氮氧化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电厂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烟气脱硝设施的排放和投运情况进行监测和监管等。

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本技术政策的宣传。鉴于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目前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的严峻形势,国家提出在十二五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规划和要求,今年初环境保护部颁布本技术政策,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电厂应装配氮氧化物在线连续监测装置,并采取必要的质量保证措施。据专家预测,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继续增长。

本技术政策将机组分为新改扩机组和在役机组,分别提出了氮氧化物防治要求。(3)此技术政策已征求了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意见,今后环境保护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在各自的工作中共同落实本技术政策。

对于在役机组的要求是:在役燃煤机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达标或不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电厂,应进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对于低氮燃烧技术,技术政策主要规定:发电锅炉制造厂在设计、生产发电锅炉时,应配置高效的低氮燃烧技术和装置。主要是对电厂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氮氧化物防治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氮氧化物排放的快速增长加剧了区域酸雨的恶化趋势,部分抵消了我国在二氧化硫减排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鼓励适合于烟气脱硝的工业尿素的研究和开发。技术政策第六章和第七章是运行管理要求和监督管理要求。

根据预测,到2015年本技术政策全面实施后,根据不同的减排方案,大概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314万~476万吨,相当于2007年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7%~56.7%,可以说减排效果将非常明显。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连续监测装置。

监督管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紧急状况造成的脱硝设施停运电厂应立即向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2008年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达到2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氮氧化物排放国。

电厂在日常运行中对还原剂液氨及失效催化剂的管理等内容。同时,本技术政策鼓励开发的新技术主要包括高效低氮燃烧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硝技术及脱硫脱硝协同脱除核心技术、氮氧化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与催化剂相关的技术等。对在役燃煤机组进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后,其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仍不达标或不满足总量控制要求时,应配置烟气脱硝设施。问:为什么重点提出对全国范围内200MW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内的所有燃煤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的控制要求?重点控制区域又是怎么确定的?答:根据电力行业的上大压小的政策,100MW及以下在役机组是要被陆续淘汰的,而新建的机组一般是300MW及以上机组。

本技术政策第五章整章都在谈新技术的开发。位于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燃煤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应配置烟气脱硝设施,并与主机同时设计、施工和投运。

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域必定是一些人口密集、工业集中、污染物排放源比较多,控制形势比较严峻的区域,所以,重点区域应从严要求。问:此项技术政策对于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提出了那些新的要求?企业在执行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答:本技术政策的防治技术路线为:低氮燃烧技术应作为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选技术。

若无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20年将达到3000万吨,给我国大气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就《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答记者问随着氮氧化物排放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将于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力度。